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动态 -> 正文
科技动态

成都市首台“骨科机器人”在附属医院正式上岗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7/22

2.jpg


  本网消息(文/王麒钧)5月24日,成都市首台具备国际领先技术的“骨科机器人”在我校附属医院正式上岗,标志着成都市骨科领域正式迈入机器人时代,从此患者将能享受精确度更高、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治疗。中新社、凤凰网、腾讯网、今日头条、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成都全搜索和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关注和报道。现将今日头条原文(http://toutiao.com/i6288113419635655170/)转载如下:


  根据X光片准确定位手术路径,通过机械臂的精确运动,为医生提供稳定的导针置入路径,使医生可以按照预期的规划,准确地置入空心钉……这就是当今最先进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俗称“骨科机器人”所能达到的手术效果。

今天上午,成都市首台具备国际领先技术的“骨科机器人”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正式上岗,并在骨科主任李开南教授的操作下,顺利完成了第一台手术。


  和普通医生一样,“骨科机器人”也要披上“手术服”,在经过严格隔离消毒的环境中,由医生操作实施手术。在手术过程,机器人通过X光片实现精确定位,然后通过一个1厘米长小切口,利用机械臂的精确运动创造导针置入路径,最后由医生置入空心钉,进而完成手术。据计算,整个手术总共只花了20分钟左右,而且创伤很小,几乎没有出什么血。


  “通常情况下,像这样的手术,血库不备足2000毫升的血量,医生们都不敢做手术。”李开南教授说,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这位患者是需要接受开放式手术的,因为骨折位置在盆骨,重要血管和脏器很多,医生需要在下腹前方打开一个20厘米左右的切口,然后在后方打开一个10多厘米的切口,才能做到准确定位并置入空心钉,整个手术最快需要花费两至三个小时。而且,这种手术造成的创伤和出血量都很大,有时候患者的出血会高达2000毫升以上,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因为伤口很大,患者术后十多天都不能移动,恢复时间更是十分漫长……”


  这套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两部分构成,控制系统是包含手术规划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执行系统是一双可多维度移动的机械臂,相对于机器人的“手臂”,二者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手术。值得一提到是,手术中机械臂的精准度超过人手,可以做到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失误率,保证手术的准确性,“人手操作稍微哆嗦一下,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但机械手臂就不一样,它完全不会打抖,稳定性极高,可以使医生打出的钉子更加精准。”李开南教授说,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可以得到精确地执行,失误率也会大大降低,“手术的准确性提高了,患者承担的风险和负担也大幅度减少,对于他们而言,手术过程会变得十分轻松!”


  “骨科手术的发展方向是精准化,而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精确定位做到了极致。”李开南教授表示,这套系统的投入使用,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微创手术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将在极大程度上为患者减轻负担!”同时,这也标志着成都市骨科领域正式迈入机器人时代,从此患者将能享受精确度更高、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22家单位参与研发,这也是首次正式在成都市投入临床使用。可以说代表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开创了骨外科治疗智能化和微创化的新时代。 据了解,这次医院一共引进了两套“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它们都已先后上岗,开始为患者提供骨科手术治疗服务,将被主要运用于髓内钉远端锁钉定位、髋部骨折、骨盆骨折、脊柱椎弓根螺钉定位置钉等等,“目前,它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方面,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编辑:王麒钧 责编: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