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附院 百年医魂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百年历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前身为法国天主教会于1901 年创办的圣修医院,2010年整体划转成都大学成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在医院挂牌成立。医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百年名医院联谊会”成员和“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百年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五十年”发展时期,即:圣修医院时期、铁路医院时期、大学附属医院时期。
圣修医院时期(1901年-1951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杜昂请来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会女修会在平安桥街创办法国医院。后因院址不敷应用,即利用“庚子赔款”在平安桥马道街75号施药室的基础上扩建,更名为法国天主教圣修医院,成为成都较早开办的医院之一。医院有6名外籍医师,天主教法国女修道士玛丽娅•徐明达任院长,负责行政事务。
民国21年(1932年)成都川军巷战时,救治受伤官兵,受到军民赞扬。抗日战争时期,日战机轰炸成都,被省府列为重点医院,专门抢救重伤员,组织医务人员成立救护队,在日机轰炸后参与抢救。并接收华西大学学生实习。民国33年(1944年)设立实验室,开始做三大常规检查。同年开始聘请中国医生到医院工作,聘请有医术高超的肖济博士任院长,肖济也是圣修医院第一任中国籍院长。民国36年(1947年),附设私立仁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一所,先后招收3个班,共培养护士57人。著名留美声乐家郎毓秀教授(肖济夫人)给学生授英语课。院内医护查房、诊治过程及病历书写均用英语。
1919 年岁末,法国医生任尔为(Albert Gervais)被当时的外交使团部派往中国四川,担任当地的法国天主教会医院的医疗主任,并在当时法国和中国政府合办成都皇家军事医学院授课。任尔为医生非常热爱中国,1925 年离开四川回法国后,任尔为以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为背景出版关于中国的5本书:《感情之花》、《马鬼的阴影》、《医神在中国》、《在叛逆中的中国医神》、《一个医生在中国》。为传播中国文化,任尔为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堪称中法人民文化交流的使者。2015年11月,法国自由撰稿者司黛瑞女士(Aurore Staiger)来院找寻其曾祖父阿尔贝·任尔为在圣修医院的足迹。
铁路医院时期(1951年-2010年)
1951年5月23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以卫医政字第0699号函给川西卫生厅及西南工程局,批准西南铁路工程局与和平医院合办西南铁路工程局基地医院,随即西南铁路工程局接管医院。
1952年,私人诊所被撤销,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向成都市中医卫协聘请了部分著名老中医来院工作,成立了中医部,成都四大名老中医中的杜自明、蒲辅周来院工作。1955年,蒲辅周、杜自明调北京中医研究院,成为一代名医。名中医廖冥阶、高诚宗、胡祥林、杜琼芳、张再芝、蔡仲伦又先后来院中医部工作,并开设中医内、外、妇、儿、针灸、骨伤科、痔瘘科。制作中成药,为铁道部举办多期中医药培训班。
由于老中医的知名度高,推动了医院中医中药工作的迅速发展。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协定方在临床及铁路沿线应用效果甚好,需求量很大,中药房负责人蔡仲伦带领职工,在设备非常简陋的条件下,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步开展了散剂、片剂、水丸、蜜丸、膏剂、单味药水剂配方,制作的常用中成药65个品种,二十世纪50-60年代医院中医中药在全市及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其每日门诊量占全院总诊次的三分之一以上。1951年5月,蔡仲伦响应政府号召,通过毛定远院长将自己多年创办的“天成药号”药店无偿捐献给了医院,并与弟子陈仁、吴通荣一同加入了医院中药房工作。
医院广招人才,一大批专家学者云集医院。如:副院长兼门诊部主任罗品三系留英博士、口腔科主任费尹知系留美博士、内科主任杨先进系华大医学系高才生……外科医务人员在肖济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胃大部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等,副院长廖冥阶著有《时病纲要》十卷、《廖氏医案》等。
高诚宗是当今蜀中名老中医之一,曾在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工作。高诚宗早年从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黄柱臣学医,历经十余年,尽得黄氏之传。高诚宗精于疮疡,行医五十余年,在临床实践中对痈疽疮疡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为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保健医生。高诚宗的侄儿高建成现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1958年10月,成立成都铁路局,医院划归成都铁路局管理,更名为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局历届领导对医院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1981年,时任成都铁路局局长杨国辉亲自主持新医院选址和筹建。
1984年,医院由平安桥街搬迁至成都市二环路北二段 82号,旧址移交给成都市政府,作为第三办公区。时任成都铁路局局长马麟在医院搬迁过程中多次召集医院、工程、基建、财务等相关处室协调工作,使繁重的搬迁任务在九天内得以顺利完成,两天后即开始正常工作。时任成都铁路局局长王源峰关心医院基础设施,逐年增加投资。时任成都铁路局局长滕玉和两次来医院主持现场办公,听取汇报,对职工住房、福利、社区医疗建设、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均作了明确指示,使医院发展进入历史快车道。
1984年10月9日,门诊大楼建成;1986年元月,第一住院大楼峻工;1987年,行政综合楼及院内道路相继完工,设病床530张,医院工作进入正常运转;1986年7月,局机关门诊部并入医院,同时设立局机关卫生所;1999年底,第二住院楼竣工。
2001年,医院成为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2004年,按照国家铁路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医院从铁路系统剥离,移交成都市政府成为市属公立医院,医院名称为成都铁路中心医院。
2008年,通过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被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评为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大学附属医院时期(2010年至今)
为抓住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主动适应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为成都市培养输送更多的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2010年6月,医院整体划转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成都大学新申报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正式获教育部审核通过,同年9月开始招收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首批临床本科专业学生。2013年8月,四川省总工会授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芦山地震抗战救灾工人先锋号”。2014年,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全国市级公立医院首家德中科技交流基金会医学科技交流基地在医院挂牌成立,并成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大事记
1901年 法国传教士杜昂创办圣修医院
1950年 更名为和平医院
1958年 更名为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
1984年 由平安桥马道街迁到二环路北二段
1995年 通过卫生部三级乙等医院评审
2001年 成为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2004年 从铁路系统剥离,移交成都市政府成为市属公立医院,医院名称为成都铁路中心医院
2008年 通过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2010年 整体划转到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2014年 临床医学院成立;全国市级公立医院首家德中科技交流基金会医学科技交流基地;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
2015年 联合成都铁路局开行全国首创医疗列车
2016年 成都市第一套“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在院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