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动态 -> 正文
科技动态

多学科融合助推骨科医学迈入机器人时代——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之路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7/22

 


  本网消息(文/王麒钧)2016年5月24日上午,成都市首台具备国际领先技术的“骨科机器人”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正式上岗,在骨科主任李开南教授操作下,顺利完成了第一台手术。《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四川卫视、中国新闻网等众多媒体纷纷予以报道,点赞“骨科机器人”引领成都市骨科领域正式迈入机器人时代。


  李开南教授是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也是成都大学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领头羊”。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依托成都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大数据研究院、美术与影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时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模式机器智能研究所、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INAVI)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临床研究为核心,整合临床医学、生物力学、工程机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资源,建立的产、学、研、医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


  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致力于医用机器人系统结构、数字化手术平台和医用机器人临床应用研究,着眼推动实现常规手术微创化、复杂手术安全化、关键操作智能化和精确化,旨在为当前骨科临床医学领域存在的难题提供基于智能化的新解决方案。中心下设医用机器人研发中心、医用机器人制作中心和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各项建设全面推进,即将建成面积600平米的实验室,配置价值1500万元的医用机器人和一流实验设备,形成完备的医用机器人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推广科研体系。


  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蓝图与路径清晰而具体。将力争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引入院士1人,建立院士工作站;特聘研究员2-3人,招收研究生5-6人,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3人,联合共建博士后流动站;组成高水平科研团队2-3个;承办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交流论坛;力争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级项目3-5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篇,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省部及以上奖项1-2项。


  目前,中心在建的机器人手术远程遥控模拟手术中心,拥有当前全球最先进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位导航系统一套,进口X射线3维C形臂及G形臂、骨科红外线激光手术导航系统等先进临床及实验设备,设备总价值超2000万元。从事医用机器人研究的博士、博士后及研究生20余名。2015年以来,先后立项四川省科技厅和成都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各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016年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融合多模影像与机器人技术的骨科精准治疗解决方案研究”,目前中心科研经费总额近2000万元。

  

  立足多学科交叉融合,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正逐步形成计算机辅助外科学、数字医学、医学仿生工程技术、机器人手术学、机器人康复学等特色学科和专业。以医用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为切入点,逐步建立成都大学医疗康复机器人研发中心,推动我校在医用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外科手术机器人开发应用为突破,促进外科学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向着领先国际、国内同行的优势学科目标努力前行。


  骨科医用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拉开了进军骨科常规医用手段“禁区”的序幕,接下来随着建设深入,将开展更多的“高精尖”研究和手术实践,不断提高我国骨科外科治疗的智能化水平,为国家和人民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成大”贡献。

  

  (编辑:王麒钧 责编: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