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科动态 -> 正文
学科动态

人文医生丨人文关怀的温暖! 患者点赞成大附院内分泌专家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9/02/26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人文关怀的问题,不仅仅是医患之间。就是因为人们在患病的时候更需要关怀,才使得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更加重要。

 

最近啊,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专家李世云教授因为在诊疗过程中用无微不至的服务和专业的指导,给予患者充满人情味儿的人文关怀,被89岁高龄的崔桦患者写信点赞。原文如下:


患者崔桦在李世云教授的专业指导下,在家里面完成胰岛素注射。


记得很清楚,女儿第一次陪我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请内分泌代谢科专家李世云教授看病,是2017年7月15日上午8点零2分,挂的是第1号。当时医院正在搞建设,诊断室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比较简陋。李世云教授看上去只有四十多岁,气度温文尔雅,微笑着站起来接待我们,说话轻言细语。他把我叙述的病情都仔细地记录在电脑里,然后帮助我分析病情和应当注意的亊项,提出一个调整药物的方案,他没有一点强加于病人的意思,而是问我“您看这样调整可以吗?”

我说,“可以,可以”。

我们正要起身离开的时候,李世云教授对女儿说,“我们把微信加上,遇到什么问题随时问我,免得老人家跑路颠簸……”

我感到很意外,现在的医院里有几个专家教授能主动让病人加上自己的微信?加上微信意味着,将给他带来没有尽头的“打搅”……

坦率地说,现在的医疗界,医院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精良,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却没有相辅而行。而当时我却感受到一次人文关怀的温暖,有一种信任感在心里油然而生。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女儿说,“我今后糖尿病的治疗,就找李教授了。”

从此,我和李世云教授开始了“网络医疗联系”。在家里,不出门,手指点几下键盘,转瞬之间给他发出微信。不一会儿李教授就回话了,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我心里非常高兴。许多人很难理解,一个89岁的病人,到医院看一次病,是很折腾人的。“网络医疗联系”对我真是一种享受。

时间久了,我心里渐渐忐忑不安起来,如此频繁地去打搅一位专家好不好?其他病人如果都像我这样去打搅,李教授怎么受得了呢?

我对女儿说,“每次联系都要挂号交费才对。”

女儿回答,“李教授说,不用了。他说这正是网络带来的方便。”

我又建议“那就买些礼品送去吧!或者给他手机里打几百块钱,作为话费。”

女儿对着我大笑起来,说“老革命,这个医院党委制定的纪律非常严格。李教授还是副院长,我们这样做,是感谢他,还是害他?”

这就让我更纠结了。

从传统观念来说,医术就是仁术,是治病救人的。在社会所有行业中,医疗行业是最直接、最鲜明体现人文关怀的行业。这一点既是本质也是特色,既是本源也是职责。眼下,在商品意识面前,在等价交换规律面前,彷佛人文关怀的价值开始弱化、开始怯懦、开始失去光彩……在这种情况下,人文关怀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这是一种道德,这是一种境界。

这是用礼品换不来的,也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却获得了更多的感动。

 

在一次社区义诊中,原本上午便可结束的工作,因前来咨询问诊的群众较多,李世云教授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小区居民耐心守着李世云教授,“督促”他吃完盒饭再继续工作。


我请教李教授以后,决定利用春节假期开始注射胰岛素,还向女儿夸耀说,“就从大年三十开始吧,这个日子好记。”

我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就是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吗

女儿说开始注射胰岛素,就是开始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案,要有一个细致调整的过程。

我告䜣女儿,“李教授已经把要注射的单位和注意亊情项告诉我们了,就大年三十开始,前三天测血糖的情况我记录下来,到了初四,再告诉李教授。他忙碌了一年,过个年不容易,不要打搅他了。”

女儿说,“好的,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不打搅李教授。初四向李教授汇报血糖变化的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开始注射胰島素几个小时后,李教授发微信来了,“每天都要把测血糖的情况及时告诉我,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只好每天汇报,从初一到初八,每天至少联系三次,有时一天联系六次,八天联系了30多次。我让女儿尽量少联系、少打搅。可是李教授常常主动发微信过来,初一、初三都发过,初四早晨8时31分李教授发微信过来说,“今天测一个睡前也就是大约10:30血糖,如果低于6,就进食约15—20的含淀粉或糖的食品。”五分钟后李教授又发微信过来,叮咛“蔔萄糖水,应在低血糖时应用,今天要加餐时,不要用蔔萄糖。”初五11点21分又发来微信“今天坚持测晚仮前后血糖,並立刻告䜣我。”

眼下,人们都在期盼“5G”年代的到来,“5G”特征之一就是“远程医疗”,对我来说,这个幸运提前来了。

李教授这个春节,被我如此“搅扰”了八天,心里有种疚愧的疼痛,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吗?

 

没有虚伪,没有交换,没有距离,没有杂质。

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一个医师没有“痌瘝在抱”的胸怀和境界是做不到的。

我很幸运走进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我很幸运识李世云教授!


(编辑:王麒钧 责编: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