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党员扶贫日记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王两忠:太阳部落的白衣天使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9/08/09

本网消息(图、文/王两忠)第一次到高原,第一次到石渠,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情感!情不自禁地,记录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记录下这份难以释怀的情感,把点点滴滴生活、工作的碎片,用心打磨成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把丝丝缕缕的情感,精心编织成一根五彩的丝带!从而,串成一副真实而别致的生活项链,呈现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感谢他们的关心和挂念,并和石渠的同道们共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石渠县地处风雪高原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年均气温-1.6℃,空气含氧量仅为成都平原的46%。县城尼呷镇,平均海拔4300米,年平均气温在零下8摄氏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城”。尼呷镇,一个只长草,不长树的城!尼呷镇,一个勇敢者的城,一个强者的城!


王两忠扶贫日记6.png


尚在玉树,高原反应已经初露峥嵘,而尼呷镇的海拔比玉树还高500米。从玉树到石渠,一路上,海拔不断爬升,氧含量持续下降,胸闷气紧愈发地明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严重的压迫感和窒息感,持续冲击着我们的感觉神经!但真正折磨人的时候,还是在晚上。万籁俱寂,明明已经疲惫不堪,却通宵达旦地辗转难眠。头痛欲裂,眼胀得厉害,鼻腔干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正常地工作,就必须要正常地生活。现在,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战胜“高反”,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


早晨,适量服用芬必得止痛;白天,避免剧烈活动。晚上,适当吸氧,适当服用安眠药。逐渐,不适症状明显地改善,可以正常行动与生活,我们终于“重获新生”,“活”了过来。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前路多么艰险,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总会绽放一树的芬芳。


团结,奋进,我们是坚强不屈的成大人!开拓,进取,我们是无所畏惧的附院人!万事开头难!只要拼搏奋进,使命担当,头开好了,一切就水到渠成,指日可待!


洁白的哈达献给你

石渠是个被春天遗忘的城市。近4月了,这里依然冰天雪地,寒气逼人。疏松的积雪几经踩踏,就被压成湿滑的冰泥,令人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狼狈不堪,轻者鼻青脸肿,重者伤筋动骨。


很不幸,众呷老人就遭遇了这样一场无妄之灾。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发苍苍的她86岁了,经不得风吹雨打。近几天,因为肺部感染,她原本就咳嗽得很厉害。摔伤后,更令她雪上加霜,呼吸愈发困难。CT检查显示,她肩胛骨骨折,右胸多根肋骨骨折,右侧血气胸,右肺压缩50%。这样的伤情,即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得痛不欲生,更何况是弱不禁风的老人了。


3月21日晚,众呷老人收入外妇科3床。骨瘦如柴的她有气无力地半卧在病床上,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紫,眼睛浑浊无神。低血压,低血氧,满肺的痰鸣音如开水,粗重的喘息如风箱。她就像霜风雪雨中摇摇欲坠的枯叶。但危难之际,“医疗传帮带”的专家们挺身而出。他们不是神,但他们却有一颗救死扶伤的爱心,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帮带副主任医师陈培有丰富的呼吸疾病诊疗经验,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了若指掌。他连夜给老人实施了胸腔闭式引流术,让她压缩的肺重新张开,大大缓解了极度困难的呼吸。他深思熟虑,制定了积极有效的抗炎解痉方案。药到病除,治疗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病情暂时稳定下来。


第三天是星期六,可以休息,但心系老人的安危,我还是一早就去了医院。不幸的是,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了。她气若游丝,双肺呼吸音若有若无。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水柱没有像正常一样随着呼吸上下波动,完全纹丝不动。虽然予面罩高流量吸氧,但氧饱和度只有60%。


此时此刻,她特别需要做一个胸片检查。但没有床旁摄片设备,没有转运呼吸机,当班的医护人员束手无策,不敢轻举妄动。千钧一发,刻不容缓!创帮带副主任医师黄洋辉闻讯火速赶来,想方设法地把老人送去做了胸部CT检查。明确了变化的病情后,果断地拔除了胸腔闭式引流管,并积极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老人的病情再次缓解。


老人太瘦,夹板太大,没办法妥善固定右胸折断的肋骨,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正常呼吸。在传帮带副主任医师王志敏的建议下,家属按要求重新缝制了夹板,调整了护胸的松紧程度,使患者的骨折得到妥善的固定,明显改善了护胸的治疗效果。


王两忠扶贫日记5.png


临时党支部书记卿毅主任建议予“曲马多”充分镇痛,既保证呼吸畅通,又改善舒适度,加速病情康复。吸氧,补液,抗炎,解痉,止痛,……,一个又一个规范合理的治疗措施,一次又一次细致入微的精心照护,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分一毫地改变。终于,老人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


就这样,在外妇科全体医护人员与医疗组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下,经过10天无微不至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老人康复了,要出院了。她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仿若枯木逢春。满面饱经风霜的皱纹舒展开,像盛放的菊花一样灿烂,所有的阴霾一扫而空。这天,外妇科所有的医护人员,每个人都收到了一条哈达。红的,黄的,绿的,白的,五彩缤纷,如彩虹一般绚丽。


王两忠扶贫日记2.png


我收到了生平第一条由患者献的哈达,一条洁白如雪的白色哈达。传说,哈达是仙女的飘带。白色象征着纯洁、美好、吉祥、善良,哈达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敬献哈达表示对迎见之人的敬意与祝福,是向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意思。“哈达有价情无价”,它虽无黄金贵重,但却比黄金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因为它象征着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谢谢,祝老人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王两忠扶贫日记3.png


再见,石渠

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三个月的时间,匆匆忙忙,踏踏实实,眨眼间就到了,我的传帮带工作即将结束,返回成大附院。


回首我的“传帮带”,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从蓉城到石渠,从春天到冬天,从温暖如春的成都平原到冰天雪地的安巴拉山,从崇山峻岭到辽阔的草原,……,一个个清晰的足印,仿佛就在昨天。


真真的情,就像神牦牛鼻孔流出的清泉,滋润着美丽的扎溪卡;切切的意,就像神鹰犀利的眼神,守护着神圣的太阳部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牛和石渠结下的这份情,就像悠远的雅砻江,承载着“传帮带”的精、气、神,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化作此生不解的缘。


再见,是为了下次的再携手,共筑健康中国梦!祝石渠的同道们工作愉快,万事如意;生活美满,合家欢乐!


王两忠扶贫日记4.png


(编辑:王锦源 责编: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