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防治血栓我们在行动——成大附院举行高危科室VTE防控宣讲会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21/03/28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高的特点,是住院患者尤其是骨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心胸外科手术、肿瘤等患者的高危并发症,也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和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所有心脑血管死亡患者中,与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的并发症是位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第三个最常见的原因。


3月10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防控中心负责人周晖主任团队到神经外科进行高危科室的VTE防控宣讲会,质控办主任张鸿彬,各临床科室医生、护士代表参会。周晖主任团队借鉴取得全国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防控中心的优秀经验和前沿理念,作为率先积极开展VTE院内防控的核心科室,此次会议就是分享经验旨在规范高危兄弟科室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诊断和治疗,减少致死性 VTE 的发生,提高高危科室整体 VTE 防治水平。



质控办主任张鸿彬表示,质控办将为规范临床科室院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预防提供支持和进行监督,希望跟随临床科室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张彦分享了美国神经重症学会预防神经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指南,并就神经外科各种类型包括罹患缺血性卒中、颅内及脑室内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颅脑肿瘤、神经肌肉疾病,以及接受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特殊情况逐一进行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既是高出血同时又是高缺血的临床高危科室,合理正确抗凝药至关重要,具体情况仍然建议科内骨干VTE防治成员一起讨论或是多学科会诊。


神经外科医师杨全龙分享垂体瘤术后VTE抗凝治疗病例一例,老年人群VTE风险高,基础情况复杂,给VTE的诊治带来更多挑战。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无需根据性别、年龄、体重、轻度肝肾功能不全调整剂量,在老年患者中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讨论环节非常激烈,主任医师郑安锡、副主任医师陈世平、副主任医师唐文华等多位神经外科骨干医生积极参与讨论疑难病例,各自提出宝贵意见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周晖主任利用讨论时间还详细介绍了VTE防治医生工作手册,其中包含最新指南和专家共识,大家可以把它当作携带方便、查阅方便的口袋书。就外科关心的caprini评分,就每一项评分标准进行讲解,统一了院内 VTE 防治标准、流程等,并要求全院遵照执行。


为解决非VTE专业的医务人员对VTE预防知识的认识尚待改进、关注不够的问题,医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委员会为解决每个科室关注、疑难的问题,会定期组织巡讲会、查房和多学科交流对全院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目前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心已向医院质控办提交全年培训计划,将持续为各个高危科室提供知识传授。


VTE的防控体系的质量提升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品质、扩大医院影响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医院各部门科室的全员参与,需要方方面面的执行、配合和改进,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项目,希望医院各科室要积极参与到全院防控VTE工作中来,防治血栓我们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