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大附院手麻科、骨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共同努力下,成功为一名104岁超高龄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04岁的李婆婆,平时身体比较硬朗,生活基本能自理。前不久,李婆婆走路时不小心摔倒,臀部着地,后被家人送往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诊断为股骨颈骨折。但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自己愈合的概率很小,即使愈合,也会落下残疾;而且长期卧床可能带来肺部感染、褥疮、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可能致命的并发症。如果实施手术,104岁的老人能否能耐受手术、能否平稳度过术后康复期?李婆婆和家人表示很担心。
到底做不做手术?成为摆在家属和医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患者主管医生骨科主任医师员晋邀请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科室,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估。大家一致认为手术治疗将是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出于对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医护团队的信任,李婆婆最后还是决定手术。刚从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归来的手麻科主治医师苏镔勇挑重任,主动要求承担该患者的麻醉工作。术前,苏镔到病房详细了解过患者的病史、认真的查阅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经过手麻科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细针腰麻,复合适度的静脉镇痛镇静,患者是可以耐受手术和麻醉的。在手麻科主任王雄带领下,手麻科医护团队从麻醉方案、镇痛管理、体温管理、压疮预防、应急预案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围术期管理方案。
4月26日,在王雄亲自指导下,苏镔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细针腰麻,麻醉效果良好。员晋为李婆婆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仅半个小时,出血不到100毫升。术中实施精准监测,生命体征无显著波动。手术完成后,患者情况良好,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患者家属也连连称赞。目前,李婆婆已经能下地,再经过两到三周的康复训练,老人就能自行走路了。
据研究显示,老人摔跤的受力点大多在髋部,多为股骨颈、股骨头骨折。髋部骨折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往往是致命的。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手术与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难关。如果不手术,老人可能一直卧床不起,时间久了会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褥疮、肺部感染、泌尿感染等并发症,也会致命;如果做手术,老人年龄太大,基础疾病多,麻醉和手术风险较高。实施手术成功,老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会大大增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成大附院外科手术技术的快速提高,近年来,医院高龄患者行手术治疗和无痛麻醉检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手麻科敢于面对挑战,积极谋划学科发展,提前布局亚专科技术力量,每年至少派出2名骨干医生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南山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一流的麻醉科和疼痛科进修学习。通过学习,为科室带回了最新的可视化麻醉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并在临床麻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目前,骨科麻醉专业组已成为科室硬件最完备,技术实力最强大的亚专业。手麻科不断刷新了“高龄手术”记录,目前平均每月多位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接受麻醉。手麻科主任王雄讲到:“高龄患者麻醉面临的主要有两大难关:一是多器官功能衰退,麻醉耐受性差;二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术中可能病情突变。因此对麻醉水平要求特别高。从医疗角度来讲,虽然高龄病人麻醉风险依然较高,但是年龄已不是绝对的麻醉禁忌。只要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针对性的制定麻醉方案,有手术指征的高龄患者应尽可能选择手术治疗,这将大大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及生活质量。麻醉科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未来更大的挑战”。
知识链接
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也称为快速康复外科,是采用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ERAS以患者为中心,主要依靠麻醉管理、微创技术和精细化围手术期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具体包括患者教育、营养支持、麻醉管理、微创操作理念、围术期血液管理、预防感染、预防静脉血栓、优化镇痛方案、睡眠管理、优化管道管理、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下地活动等。1997年丹麦学者Kehlet首次提出ERAS的理念,由黎介寿院士于2007年首次引入国内。通过10余年的发展,ERAS在我国相关外科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展和丰富。
可视化技术与临床麻醉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超声技术的发展,可视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麻醉工作中。现阶段,麻醉工作中应用的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用于气管插管的光棒、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等,称为视频技术;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动静脉穿刺置管、椎管内麻醉的超声和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心脏功能监测的经胸(食道)超声,称为超声技术。近年来,可视化技术与临床麻醉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麻醉学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很多麻醉操作由盲探变得可视、精准,让麻醉监测变得更加实时、直观,大大提高了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