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精准扶贫日记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徐云莹:让生命之花在高原健康绽放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9/05/10


当你站在雪山之巅,俯瞰巍峨群山,赞叹大自然的雄魂壮丽时……

当你看到满目苍穹,遥望浩瀚星辰,感叹大自然的魅力无限时……

当你品尝藏家美食,采摘高原瑰宝,感恩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时……


这一切的美好都是真实存在,毫无掩饰赤裸裸的摆在你的面前,人之向往,心之所向,因为这是藏区,一个处处都是信仰,处处都是阳光,处处都是希望的地方。


可是,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它令人畏惧的一面,在这里它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四季不明,它远离城市、物质匮乏,更无所谓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六岁孩子的母亲,作为一名对藏区和高原地带生活毫无经验可言的普通人,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2019年3月8日我背上行囊,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领导的带领下,与16名“传帮带”医务人员踏上了去往圣洁而神圣的甘孜州石渠县人民医院的路途,开展为期三月的精准扶贫工作。


三月的石渠还是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海拔4000多米的人类禁区,寸草未生,寒风凛凛。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是我前所未有的体验。临行之前家人、朋友、同事无数的嘱托和关心装满了我的行囊,从踏上高原那一刻开始,同行的队员们都有着不同的高反症状,头昏、头疼、心累、气紧、乏力……当地县卫计局、县医院领导和我们的驻村干部,早已一切安排就绪,从每个房间的制氧机到队员们吃穿用度,无不考虑周全,让全体队员都感到温暖和感动。就在那一刻,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面对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给了我们战胜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勿忘初心,奋力前行。




这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医务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来到这里自己心中的责任和肩上担负的使命。没有休息、没有埋怨、没有畏惧,迅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县医院作为全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首选医疗保健场所,医院医疗覆盖西藏江达、青海玉树果洛、四川德格等地,直接服务人口9.5万,间接服务人口15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字,县医院不仅遭受着地域、气候条件的外忧,更加面临着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严重缺乏的内患,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传帮带”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当地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全体队员各自专业特点,将我们分配到医院对应科室,安排专科医生跟师学艺。我们也不辱使命,傾尽所有为他们答疑解难。


每天的门诊、住院患者络绎不绝。当地藏民都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老乡”。在这里没有亚专业之分,只有外妇科、内儿科和门急诊,我是消化专业出身,毫无悬念去了内科,与我同去的还有呼吸和儿科专业的两位医生。不得不说本院内儿科就6名医生,10名护士,张罗着50多张床,工作量大。跟我的两名徒弟都不是当地人,也是因为热爱这份职业留在了石渠。因为没有亚专业之分,他们手上分管的疾病种类很多,对我而言也是新的挑战。

大家没有太长的磨合期,很快达成了默契,让我顺利的融入了藏区的临床工作。住院患者几乎都是当地藏民,语言不通,生活习惯迥异,还有他们的信仰,这些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即便如此,我们的沟通也能基本顺畅,每日清晨查房,当我走进并不敞亮豪华,甚至时常还泛着一股难以接受的异味的病房时,一屋子的老乡,你会看见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感受到一颗颗对健康充满期望的心,那一刻我只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去为他们排除病痛,送去健康。


记得有位80多岁的藏族老人,肝包虫病晚期,腹腔多处转移,因为他是我查看的第一名藏族患者,老人乐观开朗,对自己的病情毫无畏惧,看见他时都会发自内心与我微笑,语言不通,他就吃力的用眼神和肢体与我交流,唯恐耽误医生宝贵的时间,查房结束还会双手合十与每一位医务人员道谢。遗憾的是因为病情太重,病程已到晚期,我们只能对善良的人予以内心的祈祷和祝福。


另一位16岁漂亮的藏族女孩,一头乌黑的长发,清澈透亮的双眸,两颊泛着高原特有的樱桃红,羞涩的躲在父亲身后,这么可人乖巧的孩子,诊断明确的肺结核,由于疾病长期存在,未引起重视,生长发育严重受影响,一眼看去跟八、九岁的孩子别无两样,她本应快乐幸福的童年就这样被疾病所毁掉,那她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不仅是名医生,也是一位妈妈,换位思考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在现代文明发达的地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这样的例子在医院实在太多,结合藏区人民生活习俗,传染病发病率高,防范意识薄弱,文化程度低,且诊疗手段单一,又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期,严重影响当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仅针对包虫病,据2012年全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石渠县人群患病率为12.09%,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包虫病疾病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但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探索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防治经验,形成了高原偏远地区包虫病防治的“石渠模式”。目前,石渠县6-12岁患者新发病人检出率为0.26%,患者也得到及时、规范、有效治疗和管理。这样的局面也算是让人欣慰和振奋的。


在石渠近2月时间,看到身边形形色色的患者,我时常会感叹,能来医院就诊的老乡都是接受到外界对健康知识宣教的普及,对自身疾病重视所带来严重后果的认识,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注,我发自内心的觉得感动,由于藏区的特殊性,很多疾病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从而改善藏区人民的生存质量,提高藏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藏区人民的寿命。让他们对生命的信仰化作对健康的追求,如同“格桑花”开遍藏区每一个角落,生生不息。这也是我们“传帮带”医务工作者来到这里的信仰和希望!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来让健康的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呢?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因此,我们的“传帮带”医疗工作,更需要从孩子层面做更多的宣教,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去正视和理解健康的重要性。


这是援藏工作中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2019年3月23日在石渠县教育局、石渠县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借助第24个“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之际,在石渠县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卫生教育进校园,以“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为主题的活动。


整个活动分成3个主题“重大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进校园”、“包虫病健康教育进校园”和“艾滋病健康教育进校园”。参与此次活动的单位除我们医院之外,还涉及到石渠县疾控中心、金牛区疾控中心、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传帮带”老师以及石渠县中学约1700名师生。由于此次活动宣教对象就是学生,正好切合了我心里对孩子健康宣教的想法,考虑到各单位都是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时间长了孩子们会有倦怠,基于此我们医疗团队想到了以舞蹈、健身操结合走秀的形式,为孩子们上演一堂生动的手卫生课。从接到此项工作,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医院和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传帮带”小组的老师们利用工作之余,对着视频、抵御着高反,不厌其烦的排练,其中几位老师都是从未参与过此类节目,对他们来说真是新的挑战,但每个人都热情高涨,积极配合。


活动当天一直下着小雪,气温也在零下几度,看着孩子们整整齐齐坐在操场上,冻得通红的小脸和小手,真让人心疼。此项活动考虑到天气寒冷,担心孩子们健康受到影响,几经周折才按原计划进行,看见坐在操场上认真倾听讲座的孩子们,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成年人都很动容。当我们经过不懈努力编排出的这支“小苹果洗手操”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时,音乐响起的那一霎那,孩子们沸腾了,除了舞蹈的音乐,能听见他们的欢呼声、掌声和呐喊声,也因此将整个活动推至高潮,那时那刻我此生都难以忘怀。洗手舞结束后,全体“传帮带”医疗队成员,以走秀的方式集体亮相,在队长的带领下,将七步洗手法讲解成朗朗上口的七步洗手谣,大家即使在缺氧状态下,也使出最大的力气,引导着台下1000多名同学按照洗手标准一步步耐心做,每一步骤都不少于15秒,现场情形尤为震撼。


相信通过寓教于乐以及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病从口入”的道理,懂得了正确洗手是抵御细菌侵入体内的第一道卫生防线。让他们明白预防疾病,从手卫生开始。让这些含苞待放的花蕾,接受春雨的洗礼,健康成长。


在石渠的每天都是崭新的,让我们能看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的延续,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当白雪皑皑的土地展露出嫩绿的新芽,当孩子们在雪地里奔跑打闹,当患者转危为安对你露出满意的微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每一位“传帮带”医疗队员在高原的共产党人信仰,因为我们所有人会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必将健康的生命之花,开满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石渠。


(编辑:王麒钧 责编: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