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新妈妈在分娩后可能会经历的一种短暂的、轻微的抑郁症状,通常被称为“婴儿蓝调”(Baby Blues)。这些症状通常在产后的头几天到一周内出现,可能会包括情绪快速波动、焦虑、悲伤、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睡眠问题。大多数经历“婴儿蓝调”的女性会在两周内自然恢复,这种情况并不会影响到她们照顾新生儿的能力。然而,如果这些症状持续恶化并超过两周,可能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需要专业治疗。
大家常见的误区
1. “老一辈没有产后抑郁,年轻人就是矫情”: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过去由于医疗水平和科普知识的不足,产后抑郁并未被广泛关注。现代女性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和角色转换,更易受到产后抑郁的困扰。
2. “产后抑郁不能吃药,多睡觉就行”:这是不恰当的做法。对于严重的产后抑郁,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虽有助于缓解压力,但不能替代专业治疗。
3. “只有新手妈妈会发生产后抑郁”:实际上,无论是第几次成为妈妈,都有可能出现产后抑郁。产妇的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产后抑郁不仅仅是“情绪低落、情绪化”,也不是她们“矫情”
产后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可以在分娩后不久或一年内的任何时间发生。它不是一种个人弱点,也不是因为新妈妈“不够坚强”。产后抑郁的症状可能包括:
1、悲伤忧郁,兴趣下降,经常莫名哭泣
2、愉悦感缺失,体验不到照顾孩子的快乐
3、精力下降,通过休息睡觉也不能恢复的疲乏感
4、食欲下降,吃不下睡不着
5、焦虑易怒、注意力下降、敏感多疑、自我评价低,甚至出现幻觉妄想,有自杀或伤害婴儿的想法或行为等。
症状严重的产后抑郁,病程可延长至1-2年,甚至发展为慢性为慢性抑郁状态或周期性精神病。
如何快速识别产后抑郁?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请仔细阅读下面题目,每个题目4个答案,选出一个最能反应你过去7天感受的答案。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选分没有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严重3分
1、我能看到事情有趣的一面,并笑得开心?
2、我欣然期待未来的一切?
3、当事情出错时,我会不必要地责备自己?
4、我无缘无故感到焦虑和担心?
5、我无缘无故感到害怕和惊慌?
6、很多事情冲着我而来,使我透不过气?
7、我很不开心,以至失眠?
8、我感到难过和悲伤?
9、我不开心到哭泣?
10、我想过要伤害自己?
测试完之后,请算出您的总分并评出你的抑郁程度。
得分≥9时,可能是产后抑郁,建议密切观察,必要时咨询医生。
得分≥13时,极有可能是产后抑郁,建议立即就诊。
注意:如果自伤这一项的得分>0分,或者有自杀及其他奇怪的想法或行为,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心理科、精神科或心身科就诊。
产后抑郁症该怎么治疗?
首先,重要的是要咨询专科医生并接受专业的评估、治疗。尽管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但它通常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通过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大多数新妈妈在六个月内可以显著改善或完全消除抑郁症状。
常用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轻中度抑郁: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或者心理治疗联合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重复经颅刺激治疗(rTMS)、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等。其中rTMS是治疗抑郁症指南A级推荐,具有无创、价格低廉、便捷的优势,产后抑郁患者不用担心会对母乳喂养或宝宝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重度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
如何避免、缓解产后的抑郁?
产前:
1.心理准备:
-了解分娩过程和育儿知识,减轻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
-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担忧和期待,获取情感支持。
2.身体准备: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母婴健康。
3.环境准备:
-布置温馨的产后环境,确保有足够的休息空间。
-提前规划好婴儿的生活用品和照顾方式。
产后:
1.及时寻求帮助:
-产后初期,身体和心理都会经历巨大变化,及时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员的帮助非常重要。
-如果出现产后抑郁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情绪调节:
-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自己缓解紧张和焦虑。
-与家人、朋友保持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避免孤独感。
4.专业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必要时接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对婴儿的影响,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作为家人,可以怎么做?
1.关注情绪变化:
-家属应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
-了解产后抑郁的常识,以便更准确地识别问题。
2.提供情感支持:
-主动倾听产妇的心声,给予她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避免指责或批评,而是以理解和关爱的态度面对她们的情绪波动。
-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增强她们的自我价值感。
3.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
-家属应主动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减轻产妇的负担。
-帮助照顾婴儿,包括喂食、换尿布、哄睡等,让产妇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
4.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让产妇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
-避免家庭矛盾或冲突,以免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
5.鼓励参与社交活动:
-鼓励产妇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如与亲友聚会、参加产后恢复课程等。
-通过社交活动帮助产妇拓宽社交圈子,增强社会支持感。
6.协助寻求专业帮助:
-鼓励并帮助产妇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协助预约心理医生或治疗师,并陪同就诊,以确保产妇得到及时且适当的治疗。
7.关注产妇的身体健康:
-鼓励产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监督产妇的睡眠质量,确保她们获得充足的休息。
8.持续关注和鼓励:
-产后抑郁的康复过程可能较长,家属应持续关注产妇的病情变化。
-给予产妇持续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成大附院神经内科三病区,特色方向:心身睡眠,有专业的团队(神经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可以提供给您提供专业的评估和综合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咨询电话:028-86433417
团队介绍:
刘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在读博士,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2015年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现任第五届成都市卫生健康学术技术带头后备人选、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电生理学组青年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行为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及认知障碍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成都市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脑卒中协会基层卒中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脑卒中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学术发言。
擅长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焦虑抑郁疾病、睡眠障碍、脑小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周围神经病、肌肉疾病、头晕、头痛、眩晕等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时间:神经内科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心身(睡眠)门诊:周一上午。
赵荣,成大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心理治疗师。成都市心身医学质控组专家,金牛区医学会心理专委会副会长,成都市基础教育研究会会员。曾前往成都市心理卫生中心学习并在病房开展心理治疗工作。擅长心身疾病的诊断及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擅长用人本,认知,焦点等整合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强迫症等,擅长处理工作,情感,成长等困扰。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张曦,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医学硕士,四川省创会衰老相关疾病研究专委会委员,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已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完成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事临床工作9年,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躯体症状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诊治。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市、院基金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
秦川梅,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从事临床心理工作7年。精神卫生专业,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完成国家规范化培训,已接受“中德团体心理治疗培训、美利华在线健康大学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国际标准规范化培训、英国塔维斯托克和波特曼心理研究所精神卫生在线研修项目、和光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训练两年项目(受训中)”等培训。
擅长精神科疾病及心身疾病的诊治,尤其是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抑郁症、睡眠障碍,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躯体症状障碍、神经性胃肠功能紊乱等。持续专业学习、接受督导及个人体验等,对焦虑、抑郁、强迫、睡眠问题、躯体症状、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青少年人际关系、自我实现、依赖问题、社会适应、压力管理、创伤修复、亲子关系等心理咨询/治疗有一定临床经验。门诊时间:心身(睡眠)门诊:周三上午、周六上午。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程晶丹,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毕业于海南医科大学,从事精神卫生工作5年,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完成国家精神科医师专业规范化培训,掌握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适应障碍等心身疾病的规范化临床诊治及心理治疗,擅长成人情绪管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及临床干预,曾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绘画及沙盘治疗等训练,熟练掌握心理测评量表的使用和结果解读,个体心理治疗时长约900+小时。门诊时间:心身(睡眠)门诊:周四上午、周六上午。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下午